奇兽、奇人、奇事。 取材于上古奇书《山海经》里的神话传说故事,纪录片《山海经奇》自带中国人骨髓里奇幻浪漫的气质:女娲造人、烛龙睁眼为昼、羲和浴日、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夔皮作鼓等远古恢弘的传奇故事,都隐藏着先人刻骨铭心的告诫;那些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都蕴含着中华祖先前仆后继的血脉凝聚。 《山海经奇》 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hina Media Group)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纪录片。2023年2月17日,该片亮相纪录·时代答卷——2023年“大片看总台”发布活动。
实验性纪录剧情长片《我心我行》,编导/摄影 姚宏易、监制 侯孝贤、主演 许芳宜、特别演出 谢盈萱、陈竹昇、孙翠凤。 舞蹈家许芳宜的半自传的实验性纪录剧情长片,之前在《俗女养成记2》有合作的陈竹昇、谢盈萱饰演许爸许妈。金马59入围最佳摄影、最佳动作设计、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三项。11月11日院线上映。
跟随作家丹·巴特纳环游世界,探索五大奇特社区,那里的人们不仅健康长寿,而且过着充满活力的生活。
这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之一。 1999年9月30日上午10点35分,日本东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铀转换厂工人违反操作程序,把富集度18.8%的铀溶液(相当于含16公斤铀)直接倒入沉淀槽中。由于铀量超过其临界质量的2.9倍,当即产生蓝白色的闪光,现场产生了γ和中子辐射。此次临界事故使现场93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其中2人先后不治身亡。 事故中第一个死亡的大内久先生,所受到的核辐射剂量为普通人年上限的2万倍。医疗小组投入了最新医疗技术来治疗这个前所未有的患者,结果却无法战胜核辐射的威力。 83日的治疗皆详细记录在案。 只要核能未被人类完全控制,这样的事故便还会发生吧。希望他不白白死去,通过家属的请求,此次得以公开。 我们通过医疗记录和笔录,追踪大内先生的83天—— [道兰][NHK纪录片]日本东海村核临界事故-治疗核辐射83天的记录
Recovering from a very public divorce, independent filmmaker and Italian Prince Tao Ruspoli takes to the road to talk to his relatives, advice columnists, psychologists, historians, anthropologists, artists, philosophers, sex workers, sex therapists, and ordinary couples about love, sex & monogamy in our culture. What he discovers about his very unconventional family, and about the history and psychology of love and marriage leads him to question the ideal of monogamy, and the traditional family values that go with it.
1980年代,一个迷人的小小女歌手、一个拥有天使嗓音的害羞男孩、一个世界大盗之子以及巴西传奇歌手的儿子,四人组成了巴西儿童团体「魔幻气球帮」。经过了四十年的沉寂,原始团员席梦妮、托布、麦克与嘉辛诺再度齐聚一堂,共话当年缤纷多彩的聚光灯之外,不为人知的故事。
数百条大白鲨出现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的门口,并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狩猎。一群科学家正在研究这种不寻常的现象。
在这部搞笑而真诚的纪实性肥皂剧中,未尝败绩的重量级冠军泰森·富里从拳击界退役,迎接光怪陆离的家庭生活
Adaptation de l’ouvrage éponyme de Didier Eribon publié aux éditions Flammarion.
In midst of a midlife crisis, a film director recounts with wit and humor his turbulent life using 16mm films shot over one century by other filmmakers, anonymous or amateurs, that he collected for 30 years.
Terminally ill Janette wants to die with dignity, but it’s not possible in the UK, where she lives. She therefore decides for assisted suicide. She must plan her journey to Switzerland before her rapidly advancing disease makes it impossibl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we own our own lives or whether they own us is the primary impetus behind this documentary portrait, which shows that death can be good despite the sadness that always accompanies it. The film, with dramatically suggestive camera work, uses feature film techniques, and engaging characters and stories of their loved ones are interwoven with Janette’s story. "Let's talk about death because we will all die someday. The question is: can we choose when and how? I think we should." T. Krupa
导演是新浪潮导演中不太为人熟知的让·丹尼尔·波莱(Jean-Daniel Pollet)。上世纪50年代末期,波莱被认为是法国新浪潮诸子中最有才能的一个,波莱虽然比察布罗尔、戈达、特吕福、里维尔还年轻,但是在他们的光芒笼罩之下,波莱就没那么惹人注目,但他被誉为最善于捕捉普通人情感的导演。生于里尔,波莱大学时代学的是哲学,在看了约翰·福特(John Ford)的《蓬门今始为君开》(The Quiet Man)之后,深受震动,并迅速决定改学电影。1957年,时年27岁正在服兵役的波莱在法国军方电影部学习电影技术。稍后,他成为大导演杜其维(Julien Duvivier)的助手,拍摄费尔南德尔(Fernandel)主演的系列片《穿雨衣的男人》(The Man In The Raincoat)。这个工作对波莱来说,“学到了应该做的事情”。他和他同时代的年轻电影人一样,正在努力打破法国电影传统。有一次他在巴黎郊区的一个舞厅拍摄的时候,波莱认识了克劳德·迈奇(Claude Melki),一个有点矮小、带点自卑、年轻的裁缝学徒。可是在迈奇身上,波莱发现了他个性的另一面。他决定拍摄他的首部电影,一部名为《只要酒醉不醒》(Pourvu Qu'on Ait L'ivresse,1958)的短片,迈奇首次在电影里出演,扮演一个试图在舞厅把妹的委琐男,电影混杂纪录片、剧情片多种元素。这是波莱和迈奇合作的6部短片之一,这是他们多年合作的开始,迈奇获得法国基顿之称。对于他们的合作,波莱说:“他为我做任何事情,他的谈吐,他的舞技,他很有天分。然而离开了我,他就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我于他就像他的父亲一样。” 1963年,在着手筹拍长片之前,波莱拍摄了《地中海》(Méditerranée),一部45分钟16mm的影片,改编自作家菲利普·索勒斯(Philippe Sollers)一篇文章,波莱想拍摄一部“叙事电影,但是可以游弋于电影和小说之间,并将文字和影象联系起来”。这部电影环绕地中海拍摄了4个月,展示了沿途的风土人情,花了3年时间剪辑,确立了波莱“电影诗人”的称誉,被评论家认为是“最具形的抽象影像家”。